饮食有别,当心“旅游者腹泻”
面对外地游客,“靠海吃海”的大连人自然喜欢用海鲜大餐来招待亲友,然而,令不少大连市民不解的是,常常是自己一家人都没事,亲戚却因腹泻进了医院。朱英告诉记者,一进入夏季,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群体之一,就是外地游客。通常情况下,一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,二就是由于地域差别,外地游客饮食不适应而造成的“旅游者腹泻”。朱英介绍,游客突遇“旅游者腹泻”,跟饮食不洁、饮食改变、旅途劳累等有很大关系。不同地区的整体卫生状况不同,流行的致病菌谱也存在差异。常见的腹泻多是由于海鲜不新鲜或未烤熟引起的细菌感染等,而对于不常吃海鲜的外地游客,突然摄入大量海产品,其中的蛋白质等刺激肠道,肠胃不适应一时无法负担,同时,外地游客对寒凉的海鲜及一些细菌也更敏感,加上气候、水土等因素就可能会造成腹泻。而大连人长在海边,经常吃海鲜,消化道已经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。
旅行可常备小药箱
旅行遇上持续降雨,极易导致水源污染或食物变质,因而也最容易发生腹泻。大多数轻、中症的“旅游者腹泻”,注意补液,无需特殊处理就会改善。朱英建议,外出旅行可常备小药箱,当发生腹泻时,可服用一些非处方非抗生素的药物,通常用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,比如蒙脱石散,对消化道内病毒、细菌有吸附作用。此外,还可用黄连素、藿香正气水等,以缓解症状,消炎类的药物建议常备左氧氟沙星等。此外,频繁腹泻或呕吐,都会造成体液的大量流失,如果不能及时补充,会引起脱水,严重时,可能会导致休克、电解质紊乱等。因此,预防脱水是治疗“旅游者腹泻”的关键措施之一。应注意补充电解质液,在补水时,一定要少量分次,不要大口牛饮。腹泻时补液1000~1500毫升,同时,要注意观察尿液颜色,如果尿量减少且尿液颜色偏深,则增加补充液体的频率。
特别提醒
大饱口福注意几点
俗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不常吃海鲜的外地游客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。朱英建议,一要吃新鲜、煮熟的食物,最好不要吃生食。生的海鲜可能被寄生虫卵等污染,因此,在吃醉蟹、生海胆、嘎巴虾之类不经热加工处理的海鲜一定要慎重,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。二要避免吃死的、过期的、隔夜的、常温久置的海鲜。海鲜一旦死去,便大量繁殖细菌,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,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。三要注意最好避免吃完海鲜马上吃水果。这样不仅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,还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,可能引起腹痛、恶心、腹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