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鲜商城
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生鲜商城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
客服电话: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海鲜知识 » 食品安全 » 正文

“海洋创伤孤菌”会要命 处理食用海鲜要小心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04-13   浏览次数:25
核心提示:再过几天,浙江第一批渔船将解禁出渔。到时候,一大拨虾兵蟹将将摆上市民的餐桌。不过,据《现代快报》报道,最近,家住连云港灌南的王大妈在家里清洗海虾时,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虾尾刺破。一开始她没当回事,结果没过两天,开始发烧并且双下肢肿胀,后病情迅速发展导致其多脏器功能衰竭,最终不治身亡。海洋创伤弧菌免疫力低
 再过几天,浙江第一批渔船将解禁出渔。到时候,一大拨“虾兵蟹将”将摆上市民的餐桌。
 
不过,据《现代快报》报道,最近,家住连云港灌南的王大妈在家里清洗海虾时,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虾尾刺破。一开始她没当回事,结果没过两天,开始发烧并且双下肢肿胀,后病情迅速发展导致其多脏器功能衰竭,最终不治身亡。
 
海洋创伤弧菌免疫力低下人群易被感染
 
普通的虾尾巴刺伤为何要了人命?当地医生表示,王阿姨感染了一种名叫“海洋创伤孤菌”的细菌。
 
这种病菌果真杀伤力这么强吗?浙江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雷延昌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,海洋创伤孤菌主要寄生于海洋贝壳生物中,比如被鱼类、贝类,或是食用生蚝、生鱼片。
 
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污染海水、生食污染的海产品或被刺伤感染,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地区,南美洲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。我国主要在台湾、香港和东南沿海,浙江也曾有过报道。海洋创伤弧菌较为罕见但非常凶恶,染上后发病迅速,会出现发烧、皮肤红疹、水疱等症状,若不治疗会引发皮肤大面积坏死、全身中毒、多重器官衰竭最后致死,且48小时内的死亡率超过5成。
 
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,如患有肝硬化、酒精性肝病,血色病等。据说,王阿姨本身肝不好,这也是病情恶化迅速的原因之一。
 
每年5月到10月的温暖天气,是创伤孤菌最易出没的季节。渔民和渔业加工人员感染发生率较高。防治主要靠早发现,提高认识、及早使用有效抗菌药物。
 
切断两种感染途径
 
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,美国每年有大约205起相似的感染案例,15%至30%的感染案例会经历截肢。不过,在全世界范围内数量并不多。
 
感染创伤孤菌,有两种途径。一种是食源性感染。就是食用生的,或者没有加工到全熟的贝壳类海鲜。还有一种就是皮肤伤口感染。这种感染不分人群。大多是由于在处理鱼虾贝壳类食物时,伤口处接触的食物,感染了带有海洋创伤孤菌。
 
记者查阅了相关报道,浙江温州曾有此病发生。因此,接触生活海鲜时最好做一些防护。处理海鲜时,也应该戴上防戳伤的手套。如果不小心被扎到,请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,皮肤出现局部红疹和水泡,应尽早到医院就诊。
 
需要提醒的是,肝硬化、酒精肝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在上述流行区不要生食海产品,加强防护,注意不要刺伤皮肤。特别是流行区、免疫力低吸人群,来源于流行区的海产品尤其注意防护。当然,也不要过度恐慌,没有海洋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问题不大。
 
潜伏期可以从12小时到数天,除了疼痛,也伴有呕吐、发烧、拉肚子的反应。要尽量避免吃生食、半生食的水产品,尤其是贝壳类的食物,一定要煮熟透。
 
 
[ 海鲜知识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





打赏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xxxxxxx",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,热点产品深度分析!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海鲜知识
点击排行
首页|找订单|找工厂|在线下单|食材市场|海鲜知识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付款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