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鲜商城
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生鲜商城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
客服电话: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海鲜知识 » 健康知识 » 正文

被鱼划伤却险些截肢?海鲜上的这些细菌,比想象中更可怕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04-13   浏览次数:19
核心提示:对于不少家庭煮夫煮妇来说,上了灶台,就可能被鱼咬伤、被虾刺伤、被螃蟹钳伤。用水冲一冲,拿创可贴包扎一下,很多人都是采用切菜时碰到手的处理方法,并且完全不会在意这种小伤口。然而,有人却因为随意处理伤口,差点要截肢。手背长了个大窟窿那本来是十分平常的一天,张阿姨从市场买来新鲜鲤鱼,准备为孩子炖一锅美味的
 对于不少家庭“煮夫”“煮妇”来说,上了灶台,就可能被鱼咬伤、被虾刺伤、被螃蟹钳伤。
 
用水冲一冲,拿创可贴包扎一下,很多人都是采用切菜时碰到手的处理方法,并且完全不会在意这种小伤口。
 
然而,有人却因为随意处理伤口,差点要截肢。
 
 
 
手背长了个“大窟窿”
 
那本来是十分平常的一天,张阿姨从市场买来新鲜鲤鱼,准备为孩子炖一锅美味的鱼汤。
 
清洗鲤鱼时,张阿姨的手指被鱼鳍刺了一下,当时伤口没怎么流血,只是有点儿红肿。
 
有着多年处理鱼、虾等海鲜的经验,张阿姨并没有放在心上,毕竟被鱼鳍刺伤都算是家常便饭了。
 
她稍微用水冲洗一下,便去处理其他食材了。
 
过了几天后,她发现自己的右手背上长了一个小小的红疙瘩,按压还有点疼。但在家庭“煮妇”眼里,拿点药膏擦一擦,过两天就好了。
 
两天后,小疙瘩越长越大,形成一个直径超过4厘米左右的大窟窿,还开始发肿发疼,有脓水流出。
 
更可怕的是,手臂上也长了同样的红疙瘩。
 
 
 
这下,张阿姨才慌张起来,终于忍受不了了:“不能再拖了,整只右手像废了。”
 
立即去医院皮肤科检查,检测结果显示手背是感染了“海鱼分枝杆菌”。
 
 
 
“杆菌”一旦侵入,轻则截肢重则不治
 
海鱼分枝杆菌,又称游泳池肉芽肿,是一种生活在海水和淡水中的细菌。
 
这个菌最佳存活温度为28℃~30℃,一旦超过37℃,细菌难以活下去,所以它“机灵得很”,从不跑到温度较高的内脏器官,只会在手、脚部蔓延。
 
一旦入侵人体,患者几天或几个月后,可能出现皮肤红肿、丘疹、结节、溃疡等,如果此时不加以干涉,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,比如截肢,甚至是危及生命安全。
 
幸运的是,经过针对性治疗后,张阿姨的手上的“窟窿”很快就止住了,保住了手臂。
 
 
 
但有些人,可没那么幸运。
 
曾经有一位渔民,被鱼虾刺伤后,没当一回事。
 
后来因为大面积感染了海鱼分枝杆菌,只能截肢,落下了坏死性筋膜炎。
 
最后,这位渔民出现了败血性休克,不治身亡。
 
海洋中还有另一种无声杀手——创伤孤菌,它毒性比海鱼分枝杆菌强,严重可引起全身急性感染,即败血症。
 
它附在海鱼、海虾、贝类、螃蟹等海洋生物上,如果人们的皮肤上的伤口触碰到海鲜,或吃半熟的海鲜,都有被感染的风险。
 
感染这个细菌的患者,轻则截肢,重则丢掉性命!
 
 
 
经常接触水产品的人别掉以轻心
 
捕捉、宰杀、清洗海鲜的时候,最好戴上厚一点的橡胶手套。
 
尤其是经常接触水产品的人,比如——
 
· 海钓爱好者
 
· 鱼贩
 
· 菜场小商贩
 
· 经常处理鱼虾蟹等海产品的家庭主妇
 
 
 
另外,还有老人、小孩、孕妇、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,由于抵抗力相比普通人低,病原更易侵入人体,所以最好少接触未完全烹煮熟的海鲜,以防感染。
 
如果不慎被刺伤,造成的伤口比较小、比较表浅,要及时将血挤出来,用流动的清水洗一洗,再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伤口。
 
如果伤口较大、较深,且出现红肿热痛或化脓感染,一定要去医院就诊,以免拖成严重后果。
 
最后,再叮嘱各位一句,平时接触海产品时,一定要多加小心小心,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小心使得万年船~
 
 
[ 海鲜知识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





打赏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xxxxxxx",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,热点产品深度分析!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海鲜知识
点击排行
首页|找订单|找工厂|在线下单|食材市场|海鲜知识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付款方式